初審編輯:曹亮
責任編輯:宮文學
記者們聽講解員介紹渤海區的光榮革命斗爭歷程
大眾網·海報新聞惠民6月12日訊(記者 盧志強 王亞明)渤海區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戰略區,全區共有18萬人參軍參戰,80萬民工隨軍支前,5.5萬人英勇捐軀,并孕育出了“不屈不撓、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至今傳頌不衰。6月12日,“砥礪奮進70年 高質量發展看惠民”主流媒體惠民采訪活動走進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了解曾發生在這里的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和渤海區的光榮革命斗爭歷程。
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記者走進了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一幅幅反映歷史事實的圖片不斷展現在記者的眼前。據介紹,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暨濱州市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始建于2012年8月,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分渤海革命史第一和第二院落、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院落、主題廣場、英烈碑廊5個展區,系統總結回顧了從1937年到1950年期間,渤海革命老區軍民一心支前抗戰、奪取勝利的光輝歷程。該基地面向全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的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陳毅、粟裕、鄧子恢、許世友、肖華、張云逸等曾在渤海區工作過,并留下許多傳奇故事。
在英烈碑上刻有1982位惠民籍烈士的名字
在英烈碑廊前,記者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講解員介紹,英烈碑上刻有1982位惠民籍烈士的名字,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幸福,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百折不撓。
記者了解到,對于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暨濱州市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的建設,惠民縣委、縣政府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標準布展,著眼于打造“全市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的功能定位,邀請知名專家立足惠民實際,用權威的見解、開放的思想、全新的思路深入挖掘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紅色教育資源,對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動靜態展示板塊、培訓流程等進行策劃包裝和改造升級,并堅持搶救性保護原則,組織黨史等部門,對曾經在渤海區戰斗和工作生活過的40余名老同志或其配偶、子女進行走訪,尋找渤海區機關舊址的親歷者、見證者或革命前輩后代,對基地內容進行充實完善。同時,充分借鑒井岡山、西柏坡、延安、沂蒙紅色教育基地等省內外紅色教育成功經驗,努力建設成為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獨具特色的黨性教育基地。
2013年7月1日,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開館暨濱州市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揭牌儀式舉行,標志著教育基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先后接待全國各地學員1700余批次,共計70000余人次。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暨濱州市黨性教育基地作為追記緬懷歷史、弘揚老渤海精神的場所、黨性教育的模范基地和對外宣傳的窗口,將繼續立足當前,堅持邊辦學、邊提高,不斷強化管理,擴大影響,挖掘內涵,強化功能,促進升級,切實把教育基地維護好、開發利用好,把基地打造成全市各級黨員接受黨性洗禮、提升黨性修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
初審編輯:曹亮
責任編輯:宮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