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省足球試點城市和青少年校園足球先行試點城市,有28所中小學被評為全國青少年
改革開放以來,惠民縣大年陳鎮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指示,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拓寬自我發展
【波瀾壯闊40年】公園城市 溫馨家園
【波瀾壯闊40年】濱州鏗鏘走過四十年
2001年1月11日,濱州撤地設市儀式舉行, 濱州撤地設市儀式。
本期推出的是李建國的《我所見證的濱州改革開放四十年變遷》。
1972年,北鎮黃河大橋通車典禮,指揮部人員合影。第二排中間為當時的總指揮馬連輝,第三排右三為本人,時任指揮部通訊員。
我是1979年到北鎮印染廠參加工作的,作為濱州印染行業發展的見證人,對印染事業有著割舍不掉的感情。1985年,惠民地直團委書記趙建偉參加北鎮印染廠團委組織的演出活動,并一起合影留念。
從城區第一輛公交車開通,到滿街跑的出租車,再到當下共享單車,甚至免費公交;從只能到外地坐火車,到鐵路鋪到家門口,還有即將開通的濟青高鐵;80年代,賣雪糕、賣瓜子的小商小販們總是在公交車發車前,爭分奪秒地售賣自己的商品。
2017年的7月份,我購置了一臺無人機,從而再一次開啟了我航拍家鄉的計劃,通過遙控器的顯示屏,我驚喜的發現當年拍攝過的地方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我也在日常的拍攝中,有意的去留心當年拍攝過的地方,不過卻未曾系統的去展現和對比。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從今年的春節過后,我便開始醞釀拍攝一組展現家鄉變化的系列圖片,
帶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帶著建設美麗家園的壯志豪情,濱州人民乘時代的班列,轟然駛入新世紀,駛入新千年。2006年5月,首屆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在濱州大高航空城舉行。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濱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濱州日報社圖片總監、資深攝影記者。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翻開他從事新聞攝影20多年來的這些照片。我們感受著那個時代的氣息,我們感受著純真向上,感受著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感受著時代在向前、向前。
無棣縣地處沿海和德惠新河、馬頰河等九河末梢,淡水資源貧乏,素有“苦海沿邊”之稱。從歷史上,全縣人畜吃水就十分困難,祖祖輩輩靠吃“涮街水”“土井水”“房檐水”維護生計。
1999年正月十五元宵燈會在濱州市渤海七路舉辦
濱州街頭的公共電話亭 曾是城市街頭的一道風景
濱州第一代公交車
濱州市對三輪出租車進行統一管理
1997年7月1日 濱州市各界舉行慶祝活動
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于勇于創新、永不自滿者。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海南等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正確方向和奮斗目標,匯聚起砥礪奮進、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
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40年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聚集起來,就是整個社會的進步。《光明日報》13日刊登署名“宣言”的文章《改革開放天地寬》指出: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即便是最固執的“西方中心論”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和世界已經前所未有地融為有機整體,世界
小崗破冰,深圳興濤,海南弄潮,浦東逐浪,雄安揚波……風雷激蕩的澎湃樂章,映照出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給神州大地帶來的歷史性巨變。《光明日報》13日刊登署名“宣言”的文章《改革開放天地寬》,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著,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浦東歷經28年開發開放,走出了一條高起點、跨越式、全方位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這是對當代中國、當今世界最富洞察的揭示,是中國人民最自信、最豪邁的宣言。
1981年1月15日,《人民日報》二版刊發了一篇題為《責任制治好李長泊的病》的文章。作者是韓克順、潘佃俊。標題有意思,內容更有意味。